電磁流量計工作原理

電磁流量計(Eletromagnetic Flowmeters,簡稱EMF)是20世紀50~60年代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流量測量儀表。電磁流量計是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制成的,用來測量導電液體體積流量的儀表。由于其獨特的優點,電磁流量計目前已廣泛地被應用于工業過程中各種導電液體的流量測量,如各種酸、堿、鹽等腐蝕性介質;電磁流量計各種漿液流量測量,形成了獨特的應用領域。
在結構上,電磁流量計由電磁流量傳感器和轉換器兩部分組成。傳感器安裝在工業過程管道上,它的作用是將流進管道內的液體體積流量值線性地變換成感生電勢信號,并通過傳輸線將此信號送到轉換器。轉換器安裝在離傳感器不太遠的地方,它將傳感器送來的流量信號進行放大,并轉換成流量信號成正比的標準電信號輸出,以進行顯示,累積和調節控制。
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在與測量管軸線和磁力線相垂直的管壁上安裝了一對檢測電極,當導電液體沿測量管軸線運動時,導電液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勢,此感應電勢由兩個檢測電極檢出,數值大小與流速成正比例,其值為:E = KBDV
流量Q為:Q=3600×V×S
式中K—儀表系數
B一磁感應強度(T)
D—電極間距(m)
V—流體平均流速(m/s)
S—導管內截面積(m2)
測量流量時,導電性液體以流速V流過垂直于流動方向的磁場,導電性液體的流動感應出一個與平均流速成正比的電壓,其感應電壓信號通過與液體直接接觸的電極檢出。 對于同一流量計S、B、D為常量,所以流量與感應電動勢E(或流速V)的大小成正比。